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杨杰 熊跃 10月30日下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六大国有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中坚力量,发挥了稳增长的金融支柱作用,提供了稳中有进、韧性突出的经营响应。今年前三季度,六家银行均实现净利润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据《证券报》统计,今年1-3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六家大型国有银行旗下各公司(以下简称同一集团)资产规模达1.7万亿元。 9月末,六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34%。具体来说,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99.8亿元、2573.6亿元、22085.9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最高,同比增长3.03%。从收入规模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位居榜首,实现营业利润64002.8万元。建设银行紧随其后,营业利润5737.2亿元。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国农业银行,营业利润55087.6万元。从收入增速来看,中国银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69%至4912.4亿元,增幅最大。 9月末,六大国有银行资产稳步增长。其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资产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建设银行增幅最高,达11.83%。农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为11.33%。从9月末总资产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52.81万亿元、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尽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6大国有银行统筹发展与保障,不断强化综合实力加强风险管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9月末,六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34%。其中,5家银行坏账率自2024年末以来有所下降。具体而言,9月末,交通银行坏账率为1.26%,较2024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7%,较2024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2%,较2024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3%,较2024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分别为1.24%和1.24%。此外,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经营业绩连续多年不佳。自年初以来今年以来,六大国有银行坚决落实金融“五项规定”,加大金融促消费力度,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总体来看,各银行重点领域贷款增速普遍高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具体来说,今年前三季度,工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双投”增加超过4万亿元,增幅创历史最大,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力。中国农业银行围绕“三农”和乡村振兴,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其中,地级贷款增量超过万亿元。中国银行综合融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截至9月末,银行贷款余额其中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规模突破2.7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9%。建设银行支持新型工业化服务计划稳步推进。 9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元。截至9月末,交通银行养老领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截至9月底,邮储银行农业贷款余额2.47万亿元,中小微企业综合贷款余额1.75万亿元。同年累计贷款金额突破万亿元。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作者的片子纯属个人意见。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